141-32-2 丙烯酸丁酯

丙烯酸丁酯

英文名称:Butyl acrylate
CAS:

141-32-2

分子式:C7H12O2
精选商品
  • 化合物简介
  • 基本信息
  • 编号系统
  • 物化性质
  • 安全信息
  • 生产方法及用途
  • 合成路线
  • MSDS
  • 图谱
  • 毒性
  • 海关数据
  • 上游原料
  • 下游产品

丙烯酸丁酯简介

丙烯酸丁酯(英语:Butyl acrylate),无色液体。相对密度0.8988(20°C)。沸点146-148°C;69°C(6.7kPa)。闪点49°C(闭杯)。折射率1.4185(20°C)。几乎不溶于水,溶于乙醇、乙醚、丙酮。溶解度(水)0.14g/100ml(20°C)。毒性同丙烯酸甲酯相近。刺激皮肤和眼部。由丙烯酸和正丁醇在硫酸存在下,酯化而得,经中和、水洗、脱醇、精馏得成品。用作聚合物单体、纸张和皮革处理剂。

丙烯酸丁酯基本信息

中文名称 丙烯酸丁酯 英文名称 Butyl acrylate
中文别名

正丁基丙烯酸酯; 丙烯酸正丁酯; 2-丙烯酸丁酯; 丙烯酸丁酯(BA); 丙烯酸叔丁酯;

查看更多中文别名
英文别名

Butyl propenoate; 1-butylacrylate; Butyl acrylate; acrylic acid butyl ester; n-Butyl propenoate; acrylatedebutyle; 2-Propenoic acid, butyl ester; acrylic acid n-butyl ester; Butyl acrylate,stabilized;

查看更多英文别名
CAS号 141-32-2 分子式 C7H12O2
分子量 128.16900 精确质量 128.08400
PSA 26.30000 LOGP 1.51570

丙烯酸丁酯编号系统

MDL号 MFCD00009446
BRN号 1749970
PubChem号 24845988
RTECS号 UD3150000
EINECS号 205-480-7

丙烯酸丁酯物化性质

外观与性状:
透明无色液体
密度:
0.883 g/mL at 20 °C
沸点:
61-63 °C60 mm Hg(lit.)
熔点:
-69 °C
闪点:
63 °F
折射率:
n20/D 1.410(lit.)
水溶解性:
1.4 g/L (20 ºC)
稳定性:
Stable. Flammable.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, strong acids, strong bases.
储存条件:
包装完整、轻装轻卸,库房通风、远离明火、高温、与氧化剂分开存放
蒸汽密度:
>1 (vs air)
蒸汽压:
0.039mmHg at 25°C

安全信息

RTECS号:
UD3150000
安全说明:
S16-S25-S37-S61-S9
WGK Germany:
2
危险类别码:
R10; R36/37/38; R43
危险品运输编码:
UN 1993 3/PG 2
海关编码:
2916129000
危险类别:
3
包装等级:
III
危险品标志:
Xi
危险性描述:
H226; H302 + H312 + H332; H315; H317; H319; H335; H412
信号词:
Warning
危险标志:
GHS02, GHS07
危险性防范说明:
P261; P273; P280; P305 + P351 + P338

生产方法及用途

生产方法

丙烯酸酯的生产方法有丙烯腈水解法,β-丙内酯法、雷佩法和改良雷佩法、氰乙醇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。
1.氰乙醇法 以氯乙醇和氰化钠为原料,反应生成氰乙醇、氰乙醇在硫酸存在下水解生成丙烯酸。
2.丙烯腈水解法 由于丙烯腈来源丰富,便发展了用丙烯腈作原料生产丙烯酸酯的方法。现已工业化的方法有Societe Ugine法和Standard Oil Co(O-hio)法。将丙烯腈与硫酸一起加热到90℃,使丙烯腈水解成丙烯酰胺的硫酸盐,硫酸盐进一步酯化生成丙烯酸酯。近年有专利报道,以丙烯腈为原料,采用一步法生产,酯的收率可达95%。
3.β-丙内酯法 以乙酸(或丙酮)为原料,磷酸三乙酯为催化剂,在625-730℃下裂解生成乙烯酮。然后与无水甲醋在AICI3或BF3催化剂存在下,在25℃进行气相反应,生成β-丙内酯:如目的产物是丙烯酸,则将丙内酯与热的100%磷酸接触,便异构成丙烯酸;若目的产物是丙烯酸酯,则粗丙内酯可不经提纯,直接与相应的醇及硫酸反应。
4.雷佩法和改良雷佩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Reppe在研究工作中发现了两种方法使乙炔、一氧化碳与水或醇反应合成丙烯酸或丙烯酯。即“化学计量法”和“催化法”,后来经过发展成为Rohm&Hass公司在生产中采用的改进的雷佩法和Dow-Badiche公司采用的高压雷佩法。
(1)化学计量法 此方法是使乙炔、羰基镍(提供一氧化碳)与水或醇在比较温和条件下(40℃,0.101MPa)反应,生成丙烯酸或丙烯酸酯:
(2)催化法 乙炔、一氧化碳、醇在羰基镍催化剂存在下,于150℃、1.50-3MPa下进行反应制得丙烯酸酯:
(3)改良雷佩法 此法是上述两法的结合,在化学计量法反应开始后,通入一氧化碳和乙炔,反应即可连续进行,反应所需的一氧化碳有80%可用气体一氧化碳,而羰基镍只需提供20%。
(4)高压雷佩法 此法的特点是用四氢呋喃为溶剂,将反应所需的乙炔先溶解在四氢呋喃中,这样可减少高压处理乙炔的危险,同时不用羰基镍,只需用镍盐作催化剂,在200-225℃和8.11-10.13MPa下进行反应。
(5)丙烯直接氧化法 丙烯气相空气催化氧化法是生产丙烯酸及其酯类的最新方法。原料消耗定额:丙烯酸770kg/t、正丁醇610kg/t。
5.制法: 于装有韦氏分馏柱(带蒸馏装置)、搅拌器、通气导管的反应瓶中,加入正丁醇371g(5.0mol),丙烯酸甲酯
(2)861g(10.0mol),对苯二酚20g和对甲苯磺酸10g,通入二氧化碳气体,搅拌下油浴加热回流。首先蒸出的是甲醇-丙烯酸甲酯的共沸物(62~63℃),控制蒸馏头温度不超过65℃。约8~10h当甲醇的产生很缓慢时,减压蒸出过量的丙烯酸甲酯,而后减压收集39℃/1.33kPa的馏分,得丙烯酸正丁酯①
(1)500~600g,收率78%~94%。注:①该方法采用了酯过量的方法进行酯交换反应,酯回收后可循环使用。利用该方法可以合成如下各种酯(表I-9-
1 参考书485页)。

用途

1.丙烯酸及其酯类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。在使用过程中,往往将丙烯酸酯类聚合成聚合物或共聚物。丙烯酸丁酯(以及甲酯、乙酯、2-乙基己酯)属于软单体,可以与各种硬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、苯乙烯、丙烯腈、乙酸乙烯等,及官能性单体如(甲基)丙烯酸羟乙酯、羟丙酯、缩水甘油酯、(甲基)丙烯酰胺及基衍生物等进行共聚、交联、接枝等,作成200-700多种丙烯酸类树脂产品(主要是乳液型,溶剂型及水溶型的),广泛用作涂料、胶粘剂、腈纶纤维改性、塑料改性、纤维及织物加工、纸张处理剂、皮革加工以及丙烯酸类橡胶等许多方面。
2.用于制造丙烯酸酯溶剂型和乳液型胶黏剂的软单体,可以均聚、共聚及接枝共聚。广泛用于胶黏剂、涂料、塑料改性、纤维加工、纸张浸渍、皮革加工等方面。与醋酸乙烯共聚制造建筑密封胶,可提高韧性和耐水性。作为第二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与SBS接枝可制得初黏力大、粘接强度高的SBS接枝胶黏剂。可与苯乙烯、丙烯腈、乙酸乙烯酯、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硬单体及丙烯酸羟乙酯、羟丙酯、缩水甘油酯、甲基丙烯酰胺等官能性单体进行共聚制造乳液型、溶剂型及水溶型等各类产品。也可作为溶剂使用。
3.高分子聚合物单体。主要用作纤维、橡胶、塑料、涂料、胶黏剂、纺织助剂,也可用作皮革和纸张的处理剂。
4.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,用于生产树脂、涂料、黏合剂、乳化剂等。

SDS 1.0 中文 展开
SDS 1.0 英文 展开
MSDS 中文 展开
1H NMR : Predict展开

核磁图谱 1H NMR : Predict

收起
查看更多
毒性类型/接触途径 测试类型 测试物种 剂量/时间 毒性作用
皮肤/眼刺激毒性

(皮肤给药)

开放性刺激试验 啮齿动物 - 兔 10 mg/24H -
急性毒性

(口服)

LD50 - 致命剂量,杀死50% 啮齿动物 - 大鼠 900 mg/kg 1、除致死量外无其他报道
急性毒性

(吸入)

LC50 - 致命浓度,杀死50% 啮齿动物 - 大鼠 2730 ppm/4H 1、嗅觉毒性-没有特别说明影响
2、眼毒性-没有特别说明影响
3、肺部,胸部或呼吸毒性-呼吸困难
国家名称 海关编码 海关数据更新时间 操作
中国 2916129000 2019-03 申报要素
印度 29161290 2019-03 概述
欧盟 29161200 2019-03 概述
英国 2916120090 2019-03 概述
日本 291612000 2019-03 概述
韩国 2916129000 2019-03 概述
加拿大 2916120090 2019-03 概述
快捷导航
生物及医药化学品 医药中间体
上游原料
4-羟基丁基丙烯酸酯 1-氯丁烷 正溴丁烷 N-(1,1,3,3-tetramethyl-butyl)-N,O-bis-(1-cyano-cyclohexyl)-hydroxylamin 乳酸铵 propene 3-己炔 丙烯酸甲酯 3-丁氧基丙酸丁基酯 (E)-3-(phenyl)acrylic acid butyl ester butyl 3-prop-2-enoyloxypropanoate 乙酸丁酯 丙烯酸乙酯 乙炔 butyl 2-bromoacrylate 丙烯酸 butyl 3-hydroxypropanoate 乳酸丁酯 2-乙酰氧基丙酸丁酯 二氯二茂锆 丙烯酸钠 1-ethyl-3-methyl-1H-imidazol-3-ium acrylate 丙烯酸乙烯酯 ethene 烯丙基丁基醚 正丁醇 cis,cis-di-n-butyl muconate 2-丁烯酸丁酯 3-羟丙酸 丙烯酰氯
下游产品
α-氯代萘 butyl (N-p-methoxyphenyl-isoindolin-1-on-3-yl)acetate 对硝基苯甲醛 3-丁氧基丙酸丁基酯 丙烯酸烯丙酯 (E)-3-(4-trifluoromethylphenyl)acrylic acid n-butyl ester 6-甲基香豆素 4-Nitro-pentanoic acid butyl ester 7-甲基香豆素 香豆素 butyl (E)-3-(benzo[b]thien-2-yl)-2-propenoate 5-benzylphenanthridin-6-one n-butyl 2-(5,6-dihydro-5-tosylphenanthridin-6-yl)acetate 十二酸丁酯 butyl (E)-3-(benzo[b]thien-3-yl)-2-propenoate 乙酰丙酸丁酯 苯并噻吩 十九烷-1-酸丁酯 4,4'-二氯联苯 butyl 2-(hydroxymethyl)prop-2-enoate butyl 2-chloro-3-(naphthalen-1-yl)propanoate 菲啶 dibutyl 2-methylidenepentanedioate 甲基-1-羟基-2-萘甲酸盐 正丁醇 N-茴香酰胺 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酰胺 butyl 2,3-dibromopropanoate 3-氯-丙酸丁酯
上游原料厂家
丙烯酰氯厂家 3-羟丙酸厂家 丙烯酸乙烯酯厂家 4-羟基丁基丙烯酸酯厂家 二氯二茂锆厂家 乙酸丁酯厂家 丙烯酸厂家 乳酸丁酯厂家 3-己炔厂家 乳酸铵厂家 正溴丁烷厂家 1-氯丁烷厂家 烯丙基丁基醚厂家 丙烯酸甲酯厂家 丙烯酸钠厂家 正丁醇厂家 3-丁氧基丙酸丁基酯厂家 丙烯酸乙酯厂家 乙炔厂家 butyl 3-prop-2-enoyloxypropanoate厂家
下游原料厂家
3-氯-丙酸丁酯厂家 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酰胺厂家 N-茴香酰胺厂家 α-氯代萘厂家 苯并噻吩厂家 十二酸丁酯厂家 4,4'-二氯联苯厂家 乙酰丙酸丁酯厂家 对硝基苯甲醛厂家 甲基-1-羟基-2-萘甲酸盐厂家 菲啶厂家 丙烯酸烯丙酯厂家 香豆素厂家 6-甲基香豆素厂家 7-甲基香豆素厂家 正丁醇厂家 3-丁氧基丙酸丁基酯厂家
上游原料批发
丙烯酰氯 3-羟丙酸 丙烯酸乙烯酯 4-羟基丁基丙烯酸酯 二氯二茂锆 乙酸丁酯 丙烯酸 乳酸丁酯 3-己炔 乳酸铵 正溴丁烷 1-氯丁烷 烯丙基丁基醚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钠 正丁醇 3-丁氧基丙酸丁基酯 丙烯酸乙酯 乙炔 butyl 3-prop-2-enoyloxypropanoate
下游原料批发
3-氯-丙酸丁酯 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酰胺 N-茴香酰胺 α-氯代萘 苯并噻吩 十二酸丁酯 4,4'-二氯联苯 乙酰丙酸丁酯 对硝基苯甲醛 甲基-1-羟基-2-萘甲酸盐 菲啶 丙烯酸烯丙酯 香豆素 6-甲基香豆素 7-甲基香豆素 正丁醇 3-丁氧基丙酸丁基酯
丙烯酸丁酯
CAS号:141-32-2 分子式:C7H12O2 分子量:128.16900

化工圈APP

二维码

微信公众号

二维码

购物车

不要让您的购物车空着哦,买试剂买原料
如果您已添加过宝贝,那就赶紧登录查看吧

投诉建议

  • 咨询类别
  • 问题描述
  • 联系人电话
  • 联系人